博鱼综合体育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观察报告党的以来,习总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培育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报告以内蒙古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实践为观察样本,反映当前地方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思路、举措及成效,特别是发掘其中具有原创性、差异化的做法与经验,以提供参考。
截至今年6月底,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市场经营主体发展到262.89万户,同比增长7.03%。通过优化流程、共享数据、综窗改革,企业群众提交办事材料平均压减57%,有效破解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企业办理注册、审批、备案等手续的时间平均减少了30%以上。
为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营商环境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内蒙古自治区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
一是先后迭代升级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更优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行动方案》(即1.0、2.0、3.0版政策),重点完善了营商环境的缺漏项和短板,推动实现智慧审批、智慧监管、智慧服务等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升级。
二是持续加大对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易成本工作方案》。采用“年度要点+政策”组合模式,印发了《2023年自治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围绕恢复消费市场、提振投资信心、扩大稳岗就业等领域,拿出200亿元以上“真金白银”,用于提高政策“含金量”,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营造环境。
通过坚持党委政府高位推动、坚持比学赶超以评促优、坚持问题导向以评促改、坚持系统施策解难疏困、坚持全员参与渠道通畅等几方面措施,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机制运行联动链条。
内蒙古自治区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于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开年第一会”即召开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新年首要任务来安排部署;亲自谋划落实,陆续主持召开会、深改会、座谈会,赴相关部门、盟市开展专题调研;自治区专门设置优化营商环境组,各盟市作为一把手工程相应建立推进机制,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形成上下一心、左右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自治区建立了党委、、政府、政协领导同志联系走访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制度,通过组织开展对接会、座谈会、大调研等活动,架设政商谈心交流、沟通协商平台;建设了“蒙企通”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诉求建议快速响应、反映问题有效解决、个性化政策精准推送、服务工作站信息交互等服务,目前平台累计注册认证市场主体超过47万余户,累计发布惠企政策10000余项;自治区党委依法治区办在“蒙企通”平台开设“反映问题”窗口,建立了反映问题“双督办双反馈”机制,专门受理政务失信、拖欠账款、政策不落实等事项,解决企业多年投诉无门、解决无望的老大难问题;自治区建立了盟市政务诚信季度监测和年度评估机制,定期通报政务失信情况,解决政府承诺不兑现、拖欠企业账款等问题,累计清偿拖欠中小企业款项1100多亿元;强化营商环境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建设了“营商环境优在内蒙古”网络专题栏目,上线条,浏览量破两千万次。
内蒙古自治区以打造“蒙速办”政务服务品牌为契机,全面推行“一网办”“一次办”“掌上办”“帮您办”。
目前,自治区一体化政务平台注册用户达到2683万,其中个人用户2459万,法人用户224万。4300多个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平台管理;政务服务网累计接入特色应用1119项,设置特色专题服务2640个,累计访问6068万次,日均访问5.3万次;已完成“蒙速办”移动端提升、“智慧政务”应用系统、企业、非企业法人及个人电子签章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
目前,“蒙速办”累计注册用户达1734万人,访问量超8.1亿次;和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不动产权证书、结婚证、社会保障卡、营业执照等627类证照已实现电子化,全区共汇聚超6900万条电子证照数据,电子证照累计共享调用量达9.59亿次,已有38.8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完成与电子证照的关联,占全区政务服务事项总量的65.7%;发布《自治区本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清单》,包含471项政务服务事项,全区各级累计发布“免证办”事项10.4万项。
持续深入推进全区12345热线个盟市热线数据深度融合、业务运行互联互通的系统平台包含全渠道多媒体话务系统、工单业务系统、智能知识库系统、运营效能监管系统和热线融合支撑系统,并通过数据接口方式开展对接,建立起纵向贯通12个盟市,横向联动80个委办厅局和服务企业的热线服务体系;确定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作为试点盟市,加快实现12345热线接处警系统间的语音话务及数据互联互通、工单警单双向流转、受理反馈闭环运行等功能;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结果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加大对盟市办结工单抽样回访力度,压实承办部门责任,按月通报热线办理情况并进行排名。目前,热线整体“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呈逐月上升趋势。
一是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企业开办领域,上线新市场经营主体登记系统,完善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实现企业开办和简易注销“一件事一次办”、“掌上办”业务功能,在手机端APP实现有限公司和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24小时无人工干预审批等。在工程项目审批领域,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项目审批流程更加简化,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流程更加优化。
二是持续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打造公平公正竞争环境。在政府采购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持续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消除隐性壁垒和不合理门槛,全面建成政府采购“全区一张网”,通过政府采购“全区一张网”涵盖的七大基础库、十大业务系统、2000多个功能点,覆盖自治区、盟市、旗县2万多家采购人、10万多家供应商、1万多名评审专家、1千多家代理机构,实现了全区政府采购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实施惠企税收提质服务。将191项办税缴费事项纳入“最多跑一次”清单,推动实现“一次都不跑”;梳理发布233项内蒙古“非接触式”网上办税缴费清单,96%的税费事项、99%的纳税申报实现网上办理,纳税人和缴费人的主要办税缴费事项已全部纳入“非接触式”清单。此外在持续减轻纳税人缴费人申报负担、开展政策精准提醒和推送、提升企业开办服务能力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
提升金融保障支持力度。积极推动金融机构运用市场报价利率(LPR)定价,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1-6月,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一般加权平均利率为4.59%,同比下降0.57个百分点。推动建立地方融资服务平台,人民呼和浩特中心支行选取包头市、市为金融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试点盟市,截至2季度末,两个平台发布信贷产品466个,促成1759户企业获得融资,融资金额58.31亿元。金融支持“科技兴蒙”政策成效明显。
三是保护知识产权与激发创新创业动能。强化保护。推进服务业发展。委托61家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和维权诉讼服务,累计服务1.3万户市场主体;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实施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计划,推动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建立乳业、草业、稀土、羊绒、沙棘五家自治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营中心。2023年8月,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乳业分中心启动。
激发创新创业动能。激发创新活力上,建立初创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及其孵化企业信贷融资绿色通道,在中国银行、内蒙古、呼和浩特金谷农商银行、建设银行设立了5家科技金融示范支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科技信贷专业产品。截至2023年5月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余额3445.45亿元,比年初增加240.55亿元,同比增长8.4%;全区科技中小企业余额62.59亿元,比年初增加7.26亿元,同比增长29.5%;对科技成果信息汇交工作成绩突出的盟市优先支持申报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优先支持申报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专业化技术研发与中试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2023年1-5月,全区登记科技成果共217项,较2022年同期增加58.3%,成果类型仍以应用技术类成果为主。
此外,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创业就业服务方面,推出一系列有效举措。
四是促进对外贸易长足发展。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成立自治区稳外贸稳外资工作专班、自治区商务领域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外资企业名录,加大对重点外资企业服务保障力度;建立自治区外商投诉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及自治区盟市外商投诉工作机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配合自治区政务服务局在自治区政务服务平台开设涉外服务专窗。促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广应用。制定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建立与重点外贸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对重点外贸企业优先进行宣传、培训、推广,集中教学和上传教学内容到国际贸易(内蒙古)“单一窗口”平台,印制推广应用学习手册等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东部和中西部举办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培训会博鱼综合体育。截至2023年4月底,现有内蒙古地区(呼和浩特关区)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注册企业11093家,其中活跃企业1522家。“单一窗口”应用率为发生业务企业100%应用。优化外商投资发展环境。出台《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若干措施》《内蒙古自治区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加大对海外仓的政策支持;开发运行“蒙贸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全区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电子化全流程服务;制定实现跨境电商“加速跑”工作举措,支持乌兰察布市借助重庆优势探索“飞地”运行模式,制定《乌兰察布(重庆)营销服务中心项目实施方案》,与中新(重庆)跨境电商产业园进行多次对接并达成合作意向。推进落实中国(包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改革任务;召开跨境电商中欧卡班协调推进座谈会,鼓励支持边境口岸和物流枢纽城市推动中欧卡班开通运营;指导乌兰察布举办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数字化转型工作研讨会,推动基地数字化平台建设,提升基地龙头企业数字化贸易水平;加强口岸收费目录清单规范化管理,完成二连浩特口岸、满洲里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动态调整;创新改革出口信保政策,通过提高保费支持上限、创新保单融资产品、降低保单年度费率、改革资金管理模式等,提高企业防风险、保订单、拓市场能力。做好商务领域举报投诉处理工作。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商务领域举报投诉服务管理办法》,及时解决12345热线年热线件工单。同时,在门户网站开设优化营商环境专栏和政务失信行为举报渠道,规范受理、处理、反馈企业提出的问题。
五是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在常态化监管方面,制发《自治区市场监管局2023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涵盖25个市场监管业务领域,65个抽查事项;制发《自治区市场监管领域2023年度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共63项,涉及25个部门。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区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共制定抽查任务0.98万个,检查市场主体4.43万户次。在强化信用监管方面,开展以“深化包容审慎信用监管护航市场主体健康成长”为主题的信用提升行动,建立完善企业信用合规、信用修复、抽查容错等制度。截至目前,移出经营异常名录2.18万户,恢复个体工商户正常记载状态22.09万户,提前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0.28万户,提前停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84条。在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方面,印发《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实施方案》,建立81个指标项博鱼综合体育,梳理归集信用信息1012.25万条,对63.21万户企业进行信用风险分类,实施差异化监管。在执法监管和证明事项方面,印发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容缺受理事项清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录清单等4张清单,梳理汇总92项不予实施行政处罚事项、32项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7项容缺受理事项、1项证明告知承诺事项;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进一步明确了不予行政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一般处罚以及从重处罚的具体适用情形及条件;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行政执法制度。将行政执法与企业服务相结合,对不予行政处罚的,除责令整改外,采取批评教育、指导约谈等措施,促进企业及经营者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依法对可免予处罚的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采取责令整改、批评等方式督促企业及经营者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2023年1至7月,全区纠正不规范行政执法行为81个,适用首违不罚的主体共117户;对全区保留证明事项清单进行梳理,共保留证明事项9项。
一是强化司法制度供给。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多元化解工作实施意见》。出台《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司法保障意见》《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破产审判工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建立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和保障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依法履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等一批制度规范。
二是提高司法服务质效。升级诉讼服务上,指导全区法院提升全区法院在线诉讼服务“一网通办”能力。坚持高效便民原则,建成覆盖法院的“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乌海市等52家法院建立“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站”,提供网上立案、申请调解等一站式诉讼服务,人民群众办理诉讼事务实现全流程“掌上办”;推动全区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将更多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员、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律师纳入特邀调解名册,形成纵横联动、开放融合、集约高效的纠纷解决网络。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上,加强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严格把握涉企案件罪与非罪的界限标准,制定规范涉企刑事案件审判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破产与清算工作,针对破产在金融机构的金融债权比例较大的情况,与人民银行呼和浩特支行、内蒙古监管局联合印发《推进全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实施意见》。与工商联、侨联、工会等机构构建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对职工安置、金融风险、财产处置等问题进行解决,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快速出清,促进具有拯救价值的危困企业重整再生。
三是破解司法执行难。推进执行联动机制建设,2022年以来,全区法院通过“信用内蒙古”平台将失信名单嵌入执行联动单位工作系统,进行联合惩戒;将自治区不动产管理机构网络接入法院查控系统,健全住房公积金执行联动机制,与公安机关系统连接,“线上”查控人口信息、住宿信息、车辆轨迹等。通过全面查控,为执行案件顺利执结提供强力保障。
四是完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全区109个旗县法院成立诉调对接中心202个,助推旗县党委建立矛盾纠纷化解中心135个。自治区高院与工会、工商联、人民银行、银保监局等部门建立多元解纷机制,引入专业调解力量;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已经在线家、商事调解组织15家、其他调解组织180家,专兼职调解员3682名。平台内调解组织及调解员均实行动态管理,对调解成功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不收取费用;下发《关于开展涉企行政争议诉前调解工作的通知》和《提升在线诉讼服务“一网通办”能力的十项措施的通知》,对买卖合同、金融借款、民间借贷、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离婚、物业、信用卡纠纷等八大类民商事案件先行调解。
围绕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要素保障环境、法治监管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实践探索,涌现出很多典型案例,形成了许多原创性、差异化的经验做法。
梳理发现,全区多数盟市政务服务环境建设不断优化,主要表现在招标投标流程不断完善、缴费纳税问题解决更加方便快捷、税费缴纳负担减轻等方面。一些盟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审批效率和透明度进一步提升,全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次办”“帮您办”等措施不断巩固提升。
呼包鄂乌四地实现省内和省外政务服务“跨域通办”。2022年2月,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与山东省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签署《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合作协议》,带动全市9个旗县区和包头市、市、乌兰察布市加入由23个省市413个地区成员组成的“云牵手联盟”。目前,呼包鄂乌4地按照“异地收件——窗口初审——转办属地——属地审核——审批决定——出证送达”的办理流程,依托“跨域通办专窗平台”实现“四城通办”事项共计1239项。呼包鄂乌政务服务“四城通办”工作逐步从“能办”向“好办”“易办”“快办”转变,有效缩短了申办人办理时间,降低了办事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打造“无证明”城市。2022年9月,康巴什区制定印发《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创建“无证明城市”实施方案》。今年3月,康巴什区在全自治区内率先建设“无证明城市”,并逐项扎实推进落实。康巴什区主动研发“无证明城市”应用系统,率先将“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延伸至各街道、社区,将涉及证明的审批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系统。自“无证明城市”改革落地以来,截止到2023年6月30日,康巴什区共办理涉及“无证明”材料5199项,其中直接取消证明材料895项、实行告知承诺证明材料30项、部门核验证明材料4274项,切实减少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提交的证明材料。“无证明城市”建设切实解决办事证明材料过多、“重复证明”“循环证明”等突出问题,打造“来康城·全办成”政务服务品牌。
提高招标投标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完善管理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有效遏制围标串标陪标乱象,也是不少盟市关注的重点。
呼和浩特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推行“评定分离”?改革。呼和浩特市制定并执行《呼和浩特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评定分离”管理办法(试行)》,编制配套指引及适用“评定分离”的招标文件范本,针对呼和浩特地区依法必须招标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推行“评定分离”改革。“评定分离”改革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有效抑制借用资质投标、串通投标、弄虚作假、低价竞标等招投标乱象,为选择更适合项目特点的优质企业、快速推进项目进程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促进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由招标人对中标候选人实行考察质询,深入了解所有中标候选人生产经营状况,有效防范不良诚信行为。既可以满足重特大项目“招大招强”要求,也可以兼顾一般项目实施对本地企业的培育和扶持。
鄂尔多斯市加强招标投标领域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为提升全市工程招标代理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管理机制形成监管合力,一是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日常管理机制,制定出台《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试行)》《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评标场地及现场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二是加强招投标动态监管。2023年6月至7月,鄂尔多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招标投标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活动,对当地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代理业务的代理机构进行随机检查。通过检查,进一步加大了全市房建市政工程市场交易监管力度,提升了工程招标代理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招标投标活动。一是将技术应用于交易信息、主体信息、诚信信息和业绩信息等各种类型的信息数据,打造信息数据上链共享新模式;二是打破平台、应用、网络形态和地域边界,连接区域范围内各种类型的数据,在信息打通共享机制下提高协作效率;三是对交易信息等关键交易数据进行上链存证,基于智能合约实现链上节点处理事务上的可信协同,让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更透明、更公平、更具公信力。截至2023年7月,呼伦贝尔市和旗市区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电子服务平台上链交易信息、主体信息、诚信信息、业绩信息等四大类信息共363295个,实现存证。
各盟市重点聚焦纳税人缴费人的需求,进一步打通服务纳税人缴费人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税务服务的移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同时,不断扩大税费缴纳综合申报范围,减轻税费缴纳负担。
呼和浩特海关创新服务举措,帮扶企业减负增效。一是深化调研服务,加强纳税引导。通过对关区主要税源企业和重点企业调查走访,及时掌握企业纳税计划,收集整理企业困难、诉求,针对性提出应对措施,引导企业纳税;依托“乌兰牧骑+税收征管服务轻骑兵”,在关区主要税源企业中筛选出优质企业,建立关企互信合作的征纳关系,促进关企合作实现良性互动。二是加强政策宣传,推进税管业务改革。统一“税款征收”等19项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指导各现场对一次性告知、导税服务、最多跑一次等各项服务制度及标准进行明确规定,统一各现场税管业务答复口径;推广新一代税费电子支付,提升税收征管便利化水平。三是加强税政研究,提供涉税技术服务。以全国通关作业改革和“两步申报”改革为基础,在关区各现场实现“网上办税为主、现场办税为辅”的模式,在货物通关作业中基本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纳税、网上结关的业务流程;编发“规范申报目录变更及易错点解析”“企业合规申报指引”等,帮助进出口企业足不出户便可清晰了解海关税管领域的新政策、新要求和相关解读。四是落实优惠政策,为辖区企业减负增效。应用减免税“ERP联网申报+快速审核”模式,实现企业端申请表及随附资料“一键申报”和海关端减免税审核确认“秒速办结”。
赤峰市税务局完善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模式。通过建立问答机制、设立五类后台坐席、引入智能外呼系统、建立品牌工作室等方式,使得纳税申报和涉税问题解决更加方便快捷。此外,智能外呼和税小i坐席的加入,让政策推送更加精准。
通辽库伦旗创建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审批信息共享辅助平台新模式。库伦旗积极构建工程项目报建审批信息共享辅助平台,探索“数字审批”应用场景,实现项目审批“加速度”。主要做法包括,一是以提升审批“质效”为目标,建构平台服务功能。二是以编制审批“事项”为手段,配置平台服务流程。三是以完善审批“系统”为契机,推动透明审批。在信息平台创建之前,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审批领域多、耗时长、进度慢,各审批部门跟踪、跟进不够及时等情况严重影响企业项目开工时效。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取得多重成效:一是动态呈现,实施跟进,让审批的主体“快捷”起来。二是公开透明,提前介入,让审批的对象“放心”起来。三是技术驱动,打破壁垒,让审批的周期“缩短”起来。
乌海市优化帮办服务,为投资项目加速审批“下功夫”。乌海市围绕投资建设项目立项用地、工程建设、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涉及的审批手续,不断深入挖掘帮办服务优化方向,分别在优化服务流程、创新重点项目服务举措、服务下沉园区、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完善在线审批五个方面下功夫,助推投资项目早开工、早落地、早生产。据介绍,自帮办服务推行以来,乌海市累计助推311家投资企业快速落地,为企业提供公司登记设立、投资项目备案、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等449件次审批事项帮办服务,构建形成了“纵向部门联动、横向部门协作”的投资项目帮办联动服务体系,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各盟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促进水电气暖一站式办理,持续提升融资服务质效,全面落实人力资源结构性改革,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各类要素保障。
聚焦“水电气暖网”痛点问题,从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质量、提升便捷程度等方面入手,逐步实现“一站式办理”“无差别受理”的目标。
巴彦淖尔供电公司实现水电气暖网一站式办理。今年以来,巴彦淖尔供电公司推进“政务专窗、共享营业窗口、共享缴费终端、一张表单+联合勘查”管理工作,建成了共享营业网点、共享政务专区,实现“一表申请,一窗无差别受理”客户需求。
鄂尔多斯供电公司构建新型电力市场服务体系。鄂尔多斯供电公司全力打造“鄂电e享”服务品牌,深化“融e办、满e享、e点通”服务内涵。一是“融e办”提高办电“加速度”。从精简办电环节、压缩办电时限、降低办电成本入手,向市场主体提供“一次都不跑”的高效率办电服务。二是“满e享”提供服务“有温度”。以可靠的电力供应、高效的用电体验、优惠的电价政策为抓手,让市场主体感受到“不停电”的高可靠供电服务。三是“e点通”提升用电“延广度”。将政企联动优势转变为提升客户用电体验的务实举措,助力市场主体享受“超前办电”“智慧用电”高品质供电服务。同时积极拓展互联网渠道业务应用场景,供电服务与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蒙速办APP全面对接,电子渠道业务办理功能达到7类44项,常办业务上线.全面落实人才引培育工作,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
全区不少地方大力推进人才队伍提质增效工作,着力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工程,深入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
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揭牌启动,打造科创赋能新地标。今年6月15日,作为鄂尔多斯系统构建的“一心两园八基地”平台体系中的“一心”——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揭牌启动。人才科创中心聚集重点产业链,通过创新一体化运行机制、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造一系列特色品牌,着力引进、培育、孵化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创新创业团队和项目,赋能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目前,人才科创中心已首批入驻7个院士团队和16家创新企业,涉及
、智能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修复、矿山智能管控等领域。同步有50余家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信息咨询、金融税务等服务机构正在对接进驻。?阿拉善盟人社局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推行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一是协同推进,多方合力。阿拉善盟人社局重点引导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服务企业职工和社会人员,拓宽认定工作覆盖面。择优遴选评价机构,面向全盟技能人员开展技能等级认定服务。二是自主评价,统一平台。阿拉善盟把评价的组织实施、考务管理权限交给用人单位,鼓励用人单位自主开发考试题库,自主设定申报条件,自主组织评价。三是规范认定,创新完善。阿拉善盟评价机构备案申报实行全流程网上留痕;推行面向社会人员等级认定“清单式”服务,督促全盟评价机构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发布技能等级认定计划
融资惠企服务活动、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等方式,进一步做好惠企纾困工作,为企业注入资金“活水”,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乌兰察布察右后旗信用联社采用商标权质押方式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在了解到察右后旗北方马铃薯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流动资金出现短缺后,察右后旗信用联社主动为企业“出点子”,经与客户协商,后旗联社研究决定,通过“后旗红”商标专用权质押方式来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最终,察右后旗信用联社成功为企业办理285万元,扩宽了抵押物范围,有效弥补小微企业抵押不足、用款频繁等问题,缓解了企业融资痛点。
锡林郭勒分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通过综合集成系统平台为牛市经纪人提供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技术服务,大幅提升牛市的运作效率与效果。此外,为进一步弥补锡林浩特市牲畜交易领域信贷产品缺口,农行锡林郭勒分行首创推出“活畜e贷”产品,向符合一定条件的且在诚昭牛市进行卖牛交易的自然人,发放全流程自助操作的可循环使用的农户。该产品解决了牛市经纪人群体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截至6月30日,锡林浩特市支行累计向牛经纪人投放“活畜流通e贷”2435万元。(三)优化法治监管环境案例观察
通辽市发改委创新信用核查新模式。通辽市发改委将信用核查前移到各行业领域行政服务事项企业材料组织环节,通过设计多种查询模式途径,创新信用核查新模式,解决了企业在评优、评审、审批等政务服务关键环节因被查出自身信用问题受到限制、无法参与问题。同时,切实降低了企业负担,提高了企业参与、办理各类事项的成功率。
具体来说,通辽市发改委开发“信用通辽”APP,该APP具备信用政策、信用动态宣传,信用信息公示查询等功能。企业或个人只需手机关注APP,即可实时掌握国家、自治区及本市信用政策,在参与行政服务事项前自行查询自身信用状况。通辽市发改委还制发相关通知博鱼综合体育,要求各地区、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监管服务特点,将信用核查环节前移到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许可、市场准入、资格审查、评先评优、
发行、资金扶持等政务服务事项材料组织环节,避免企业重复申请、填报。2.科技赋能破产服务保障,提高办理质效
集团合作成立内蒙古自治区首个重整投融资平台。今年3月21日,乌拉盖管理区人民法院与阿里巴巴集团(阿里资产)举行“乌拉盖重整投融资平台”合作共建业务交流会暨签约仪式。据介绍,该平台设有“找企业项目”“找投资人”“找配资机构”“重整价值识别”“重整计划书指导”等五大功能板块,提供项目推介、评估询价、拍卖竞价、融资配资等集约化资产处置服务。该平台进一步延伸破产服务保障功能,与多家银行机构达成合作框架,通过创新融资模式、引入具有资质和实力的资产管理公司、借助互联网金融科技等方式,在破产资产处置效率提升、重整价值精准识别和破产重整融资支持力度等方面实现迭代升级,进一步降低破产办理成本,提高办理破产案件质效,为投资者提供保障、为破产企业重获生机,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案例观察
呼和浩特市场监管局推出四举措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水平。2023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场监管局以“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服务体系”为主线,出台一系列举措,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水平。一是推出知识产权工具箱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包,促进形成知识产权运用“新突破”;二是开展知识产权专业研学活动,促进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新路径”;三是发布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专项计划,促进形成知识产权服务“新模式”;四是举办“知识产权在您身边”活动,促进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新生态”。
为以更优的医疗保障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在打造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政务服务、持续提升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等方面做出部署。在此背景下,不少盟市加快优化医疗保障服务。
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打造群众称心的“便民医保”。旗医疗保障局着力构建“1+N+X”医保便民服务体系,高标准打造医保便民服务窗口,以旗级医保经办服务窗口为中心,依托医疗机构、便民服务中心及银行,打造N个医保服务站,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药店打造X个医保服务点。目前,全旗已建成并投入使用55个基层医保服务站和160个基层医保服务点。服务站可办理参保缴费、住院费用手工报销等17项医保高频业务,服务点可办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异地转诊人员备案7项医保高频业务。参保群众根据“便利、自愿”原则可任意选择就近的基层服务站(点)办理医保业务,实现了全旗医保便民服务网点高密度、全覆盖,让群众享受到医保业务“家门口”办理的便捷服务。
就医联网结算。今年以来,乌海市人社局社保中心高质量推进工伤保险联网结算改革工作。7月17日,来自工伤协议医疗机构上传的265件医疗(康复)费用全部审核完毕,标志乌海市工伤保险就医联网结算改革工作全面落实。工伤保险就医联网结算,改变了以往费用由用人单位或个人先垫付,再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受理审核后再报销等程序,避免了工伤职工来回跑腿,降低了用人单位或个人垫付压力,有效保障了工伤职工的切身利益,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工伤职工、协议医疗机构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三赢”新局面。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相关举措与成效获得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和点赞。“绿色发展”“一网通办”“免申即享”“跨区域事项通办”“驻企法官工作站”“三调三减”“获得电力”“清洁能源”“零碳产业园”“创新主体”“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投资热点城市”等成为相关报道高频词汇。
以今年1月1日至9月10日的《人民日报》报道内容为例。统计发现,自治区各盟市今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报道中,涉及鄂尔多斯市营商环境相关报道最多,达18篇。呼和浩特市与通辽市各9篇,赤峰8篇。相关报道呈现了内蒙古自治区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的积极态势。
今年以来,各盟市把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强化政策支持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相关举措屡获央媒关注与点赞。例如,“内蒙古继续通过‘免申即享’模式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发放稳岗返还资金”(《上半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9279亿元——政策加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人民日报2023年8月6日第2版)。鄂尔多斯市颁布实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获评“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人民论坛)》人民日报2023年4月25日第4版)。通辽市科尔沁区政务服务局业务实现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政务服务局、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政务服务局等9家单位“跨区域事项通办”,媒体评价为“优化营商环境有力举措”(《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人民日报2023年3月29日第6版)。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电力、清洁能源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媒体报道关键词。特别是电力、清洁能源供给成为内蒙古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提升的“金字招牌”,屡被关注。例如,“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布尔台煤矿综采工作面,机器在开足马力生产”(《迎峰度夏保障电力供应(新时代画卷)》人民日报2023年7月25日第8版)。鄂尔多斯市开工建设年制绿氢3万吨、绿氧24万吨的绿氢耦合
项目、布尔台煤矿开足马力生产保障电力供应等,获评“全方位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全方位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中国品牌中国故事)》人民日报2023年7月17日第1版)。近年来,内蒙古积极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内蒙古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10多万人,鄂尔多斯各类人才资源达7.8万人等内容受到媒体关注。例如“为了形成更完善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鄂尔多斯东胜区为优秀人才发放‘人才服务卡’,从10个方面为优秀人才提供精细化服务。比如兴建‘人才大厦’,对大型人才活动给予补贴;为各镇匹配
人才工作专项经费等。当地挂牌运行人才服务中心,编制发布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赴京、津、浙等地高校招引高层次人才500人。同时采取挂职兼职、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柔性引进高精尖人才”等(《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织密人才网络助力产业发展》人民日报2023年7月31日第10版)。3.完善法治监管体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健全法治监管体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成为媒体报道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例如,“近年来,内蒙古法院系统先后制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及具体措施30条,出台《依法加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等制度机制43项,推进‘繁简分流’改革,推出涉企诉讼‘绿色直通车’、缓减交诉讼费、设立‘驻企法官工作站’等惠企举措,构建对企‘开门纳谏’长效机制,深入了解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内蒙古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人民日报2023年1月17日第11版)。此外,包头市入选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也获媒体重点关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命名的决定》人民日报2023年1月4日第6版)。
创新创业环境方面,高新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媒体聚焦的重要方面。例如呼和浩特市中环产业园“入驻的16家
和光伏行业企业竞相跻身国内、国际第一梯队,成为三北地区探索绿色转型发展、走创新之路的一个缩影”(《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3年8月3日第1版)。此外,呼和浩特市入选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联合普华永道编制的“第二批中国投资热点城市”也引发关注(《第二批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名单发布 》人民日报 2023年9月11日第10版)。作为中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近年来全面加
态环境保护治理,推动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无碳转型。相关内容屡见媒体报道,获评“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例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连续举办了8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向世界各国生动展示了防沙治沙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科学技术赋能防沙治沙(开卷知新)》人民日报2023年7月21日第19版)。鄂尔多斯市通过建设伊金霍洛旗零碳产业园发展“是内蒙古自治区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内蒙古近年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绿色能源经济成为全区发展的新亮点”(《内蒙古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链培育新动能》人民日报2023年6月3日第5版)。表3-1: 2023年《人民日报》涉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营商环境重点报道
“领导留言板”数据为样本,可以观察内蒙古自治区在回应企业群众诉求、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表现。1.推动便民渠道互联互通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打造全区统一的营商环境监督体系,推动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领导留言板”等渠道互联互通。当前,自治区领导以及各盟市领导都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开设了留言渠道,在线回应网民诉求。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7月31日?,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涉及内蒙古相关留言共7000条。在各盟市中,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通辽市留言数量位列前三,分别为488、472、303条。
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构建全区统一、具有高识别度的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构建违法违规行为线上投诉受理、转办、督办、处理、反馈、回访的工作闭环。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数据显示,自治区各盟市网络政务回复率均较高,其中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回复率达100%。其他盟市回复率也在86%以上。
内蒙古自治区深化营商环境主体责任落实机制、问题线索查处机制、办理效果公开机制,实现营商环境问题“接诉即办”。
例如,5月6日,有网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其在“五一”期间开车前往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到达景区后被通知因冰雹封路,其不得不原路返回。网民质疑当地相关部门未在旅游公路起止点处设置清晰的警示告知牌,也没有第一时间向导航APP共享路段信息,当地为游客服务意识有待提升。对此,“阿尔山市委督查室”迅速回应表示歉意,同时表示阿尔山市委、政府已加派工作人员力量对该路段进行除冰作业,全力保障游客出行。目前,阿尔山市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水平。当地党政部门及时回应关切,同时积极推动解决实际问题,赢得网民理解。该网民在后续留言中表示“满意”,并称“问题已经解决”。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打造覆盖范围广泛的国际传播新媒体矩阵,讲好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故事,积极传播内蒙古优化营商环境成效。
不少盟市开通了海外社交平台账号与网站。例如鄂尔多斯开通了推特和脸书账号“中国鄂尔多斯”(Ordos,China)。此外还有卾尔多斯市英文网、包头市英文网、阿拉善盟英文网等。
“探索内蒙古”脸书账号注册时间为2017年4月12日。截至2023年9月,该账号粉丝总数为150万人,平均发帖量约为30条/月,平均互动量为500次/条。“中国鄂尔多斯”脸书账号粉丝48万人,推特账号粉丝3万人。
内蒙古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成为海外传播重要主题,获得不少海外网民关注。例如,“中国鄂尔多斯”推特与脸书账号积极向世界讲好中国绿色发展故事,在海外成功圈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账号、埃里克?索尔海姆(前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账号等均关注了“中国鄂尔多斯”。自治区专门开设的“绿色内蒙古”脸书账号,将内蒙古的草原、森林、大漠、山水、文旅、农业、工业、能源等“绿色”主题内容,以高清图片、精美海报、抓眼球的微视频、轻量级信息图表、活动直播等丰富的形式向海外传播。
此外,相关账号发布的“我国首个年产万吨绿色氢能项目”“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增长”等内容均引发海外网友积极点赞。
2023年9月7日,习总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优化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反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土壤,在区域竞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都要求各地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从“一网办”“一次办”“掌上办”“帮您办”,到“无证明城市”“招投标评定分离”,从“企业群众提交办事材料平均压减57%”,到“企业办理注册、审批、备案等手续的时间平均减少30%以上”,一系列举措和数据,呈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对标先进、锐意改革、奋勇争先,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和有效努力。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营商环境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肯定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仍要清醒地看到差距。在深化市场化改革、充分保障公平竞争,强化法治化支撑、切实稳定企业预期,提升国际化水平、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等重点领域,各地仍需持续深化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实践、新突破、新气象,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协同发力,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堵点,坚持探索求变、敢于担当,坚持久久为功、锲而不舍。相信内蒙古将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提供支撑。
1. “评定分离”是指评标委员会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的价格、技术、质量、品牌,投标人履约能力等因素进行评审后,向招标人推荐一定数量的合格的中标候选人,再由招标人组建定标委员会,根据评标报告和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结合项目规模、技术难度等因素,按照规定的决策程序,择优确定中标人。“评定分离”的宗旨是落实招标人的主体责任,实现权责对等。采用“评定分离”方式招标的项目,招标人不再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1398888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