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鱼综合体育倡导垃圾分类新时尚 共建绿色安康新生活 ——安康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调研报告年)》,为促进《实施方案》落实落地,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到汉滨、高新中心城区部分单位、小区、企业调研,并赴广州、佛山、上海等地考察学习,形成如下报告。
生活垃圾是人类生活的副产品,随着人群的聚集度和生产集约化越来越高,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多,垃圾处理的方式也直接影响人们生存环境和城市形象。通过垃圾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
习总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2016年底,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确定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同时,确立了“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2020年底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19年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5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总目标。2020年,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全国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在全国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现垃圾分类有法可依,我国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安康是一个拥有得天独厚生态资源而又欠发达的地区,又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地。市委市政府确立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宏伟目标,明确“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发展总纲,部署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重大创建活动。搞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是实现安康发展目标的必答之题,是打造安康绿色生态形象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又面临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安康发展,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是大势所趋、发展必须,早动手早受益。
《安康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0至2025年分“三步走”的目标任务,即2020年底,汉滨区、高新区以镇办或集中连片区域为单元,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中心城区各公共机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到2022年底,基本建立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中心城市建成区一半面积以上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符合安康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实现中心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实施方案》出台两年多来,从工作推进进度和成效看,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困难重重,工作进展较为滞后,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实施方案,制定了一些具体原则和标准,但是还没有实现阶段性目标要求,工作推进还有一定差距。在示范点建设上,现有垃圾分类措施仅限于可回收物积分兑换,且群众参与率低;在公共机构全覆盖上,停留于垃圾桶的全覆盖,未能做到分类投放;在垃圾转运处理环节,“一锅烩”问题突出,垃圾分类流于形式。对照《实施方案》部署和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宣传教育工作有待强化。宣传工作体系尚未建成,宣传的针对性不强、持续性不够,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等宣传工作成效不明显,干部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不高,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低,垃圾分类习惯尚未养成,缺乏强劲的支撑。
(二)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尚未出台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没有制定垃圾分类专项规划,实际操作中缺乏法律依据,没有强制约束力。垃圾分类整个链条中,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协作的合力尚未形成,统筹、协调、保障机制不完善,运行不顺畅,效果不理想。
(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生活垃圾分类基础配套设施和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前端分类投放,没有监督员指导,没有智能化设备监测;中端分类运输“一锅烩”,专用运输车辆配备不足;末端分类处理,没有垃圾焚烧、回收利用、生化处理等相应基础设施,严重制约垃圾分类工作开展。
(四)垃圾处理缺乏系统谋划。在城市规划中,未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同步规划布局,垃圾源头减量、推进分类收集、完善运输网络、加强资源利用等缺乏项目支撑,垃圾处理设施明显不足,缺少资源回收再利用的骨干企业,“光盘行动”“限塑令”等源头减量手段推进较难、效果不佳。
生活垃圾分类是事关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统筹,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参与配合,应当本着“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着眼于生活垃圾产生、分类、清运和处理全周期的过程管理,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综合运用宣传教育、法制约束、技术支撑、市场运营等多种手段,形成符合市情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提升我市环境治理水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充分认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和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站位,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应以当年抓“双创”的力度来抓垃圾分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努力办成这件“关键小事”。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博鱼综合体育。把垃圾分类工作摆上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市委统筹、立法、政府推进、政协监督的协同推进机制,抽调专人充实垃圾分类办公室力量,确保组织指挥有力。夯实有关部门责任清单,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履行好制定政策措施、监督检查、示范点建设等行业管理责任,针对垃圾分类重点、难点、关键点精准分解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博鱼综合体育。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督查考核制度、工作问责问效制度,形成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是层层夯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夯实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工作责任,明确市、区政府职责,汉滨区、高新区要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充实完善垃圾分类工作指挥和协调专职机构。落实街道(镇)办、社区居委会属地管理责任,推动街道与物业公司、业委会签订垃圾分类责任状,充分调动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使物业公司承担起监督定时定点投放、指导分类投放的职责,推动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确保有人干事。
三是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将工青妇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学校、志愿者队伍等纳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总盘子,根据单位属性和服务对象分类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聘请指导员监督、应用科技手段监测、奖励激励带动等有效措施,激发市民参与热情,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地。
(二)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增强全社会垃圾分类自觉性。垃圾分类处理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群众传统生活习惯的性变革。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群众自觉是基础,法治保障是关键。
一是创新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自媒体等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垃圾分类工作,让群众知晓为什么要垃圾分类、谁来分、怎么分等问题。要抓住重点人群和时间节点,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针对不同受众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信息消费习惯,选择不落俗套的、有趣又管用的宣传形式,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
二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进校园、进课堂。生活垃圾分类需要一代又一代接力完成,要彻底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从“娃娃”抓起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要从中小学生及其家庭成员的教育入手,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将垃圾分类融入课堂、融入家庭、融入社区,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性互动。
三是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表率作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争做垃圾分类的实践者、宣讲者、推动者和监督者博鱼综合体育,广泛凝聚党员骨干力量,引领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全民“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监督指导垃圾分类投放,打造居民小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五位一体的协同推进模式,引导群众持续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四是积极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地方立法。市上要尽快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立法计划,制定出台安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程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实现依法依规对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全过程规范,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有序开展提供法律保障。
(三)统筹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加快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是投放、分拣、运输、处理相互联系和制约的系统工程,垃圾终端处理的方式决定了分类、分拣以及转运的模式。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统筹谋划,加快完善垃圾分类前端、中端、末端硬件设施配置。
一是在前端重点解决好分类投放问题,确保垃圾“收得齐”。居民小区统一配备分类垃圾桶,优化分类垃圾桶点位布局,垃圾桶每日清洗、定期消杀,配备破袋工具、设置洗手池、消毒除臭喷壶便民“三件套”。街道社区实行“一小区、一方案”,同步配置分类指导员,引导居民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二是在中端重点解决好分类运输问题,确保垃圾“运得走”。配齐分类运输车辆,购置厨余垃圾转运车、有害垃圾运输车,建立标志清晰、整洁规范的垃圾分类运输车辆队伍,科学规划分类运输线路,精准对接垃圾收集站点,全面推进沿街商铺上门收集工作,有效破解“混收混运”问题。厨余垃圾采取封闭转运到厨余垃圾处理厂,减少中转环节,防止二次污染。以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倒逼前端分类投放,让群众看得见、有信心,支持垃圾分类工作。
三是在末端重点解决好分类处理问题,确保垃圾“处理好”。要走政府搭台、市场主体运作、园区化承载的路子,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大力扶持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建设综合性垃圾处理环保产业园区,成立环保投资公司,加大财政投入,统一配套建设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明确入园企业优惠政策,当前应尽快开工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整合垃圾焚烧发电、厨余垃圾生化处理、可回收物资源循环再利用等企业向园区集中,最终建成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产业园,基本满足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实现垃圾处理资源化、无害化。
(四)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引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既要立足现实,也要谋划长远。要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方式,打造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示范典型,积极探索“财力可承受、居民可接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符合安康实际的垃圾分类做法。
一是公共机构要带头示范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各级党政机关以及学校、医院要率先做起,严格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对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厨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实行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车站、机场、文体场馆、宾馆、饭店、购物中心、专业市场等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结合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形成党政机关带头、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是建设高标准的垃圾分类示范点。要积极争取省上的支持,把安康高新区创建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在中心城区片区实现率先突破、示范引领。要在有条件的小区,落实专用地块进行分拣分装,居民真正把四类垃圾分清楚分类装袋,每天定时定点投放,落实指导员现场指导监督,让示范点真正起到教育、宣传、引领作用。财政上要安排专项扶持经费,扶持示范点配置可回收物智能化垃圾箱,自动称重,微信付费,激发市民积极性。针对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对策,总结经验教训,为面上铺开提供借鉴。
三是推进垃圾源头治理和资源回收循环再利用。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控制酒店、饭店一次性用品的提供,减少商店、超市塑料袋的使用,推进快递包装有效回收利用,倡导“光盘行动”,避免餐桌上的浪费,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扎实做好可回收资源循环再利用工作,目前,我市可回收资源回收再利用分散于各个行业,规模小、散,停留在作坊式低端处理方式,经济效益低,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要采取激励措施,整合资源引进综合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企业,依靠市场主体推动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循环再利用。
四是循序渐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要立足现实财力可承受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处理前期投入巨大,需要政府对企业给予补贴,而我市财力有限,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统筹部署,选取重点,逐项稳步推进。要积极争取中省资金补助,逐步加大财政投入,鼓励支持采取特许经营、财政补贴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配套设施的建设、改造和运营。要加强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优化设施布局,稳步推进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垃圾处理能力和城市规模相互匹配。要将垃圾分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将垃圾分类与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孟平系安康市政协、市工商联主席;胡小军系安康市政协社会法制和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1398888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