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博鱼综合体育环境水务治理有限公司官网!
博鱼·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入口-BOYU SPORTS

联系我们

邮箱:youweb@hnsyhkj.com
电话:0898-6666888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博鱼·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在线咨询

博鱼·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入口着力做好水文章 提升发展含绿量

发布日期:2024-05-06浏览次数:

  博鱼·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入口着力做好水文章 提升发展含绿量近年来,常德实施河湖连通、系统治理,沅澧两水干流断面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及以上,河湖沿岸的滨水风光带,成为市民群众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全国结束不到一周,习总赴湖南考察,并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3月19日上午,习总从长沙来到常德,首先考察了常德河街。

  当地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常德实施河湖连通、系统治理,沅澧两水干流断面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及以上,河湖沿岸的滨水风光带,成为市民群众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在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消失已久的江豚、中华鲟、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又回来了,吸引了大量观光游客,湖区周边居民收入也增加了。

  习总指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东临洞庭湖、北望长江、河流众多的常德,近年来是怎样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新征程上,当地将怎样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及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精神,让水更清、岸更绿、百姓生活更幸福?《民生周刊》记者最近赴常德进行了深入采访。

  常德自古便是“湘西大码头”,也是百姓口中的“水窝子”。这里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河长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便有432条,水域面积达2232.85平方公里,境内水年均径流总量达1356亿立方米,占洞庭湖年均入湖径流总量的48%。

  位于沅江江畔的常德河街,游人如织。一边是河道,一边是商铺,街上的人悠闲自在,有的“打卡”拍照,有的安坐品茶,还有的在打健身长拳……

  常德河街历史悠久,曾毁于1943年的常德战役。近年来,常德市复原老河街风貌,将此地打造成为历史文化街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人潮涌动,美食街区、非遗国潮集市等都灯火通明,叫卖声此起彼伏。鸳鸯走马楼里上演着花鼓折子戏、常德丝弦等传统节目。微风从河面吹来,带来缕缕花香,夹杂着美食的香味,氤氲成河街独特的烟火气息。

  习总察看各种特色小吃、特产、特色工艺品,同店主和游客亲切交流,并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详细了解常德老城街道修复利用、城市规划、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情况。习总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这里的丝弦、高腔、号子等要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

  1500米长的常德河街,共有商铺281间,是以老常德时期沅江边上麻阳街、大河街和小河街为原型,在穿紫河畔打造的集旅游、商业、文化、历史于一身的常德记忆古街。自2016年开街以来,河街人气越来越旺,商铺如今已是“一铺难求”。

  伍克祥是常德河街最早的商户之一,他的擂茶馆很受欢迎,“我2015年就决定在这里开店了。那时候穿紫河治理好了,环境好了,很多人开始来河边玩,有人气就有商机嘛!”

  穿紫河是流经常德市城区的一条千年古运河,全长17.3公里。上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水系改道、城市扩张,穿紫河被分割成多段水体,无法自净。周边居民区、养殖场、工厂产生的污水、废水都往穿紫河排,河水曾受到严重污染。

  “以前穿紫河就是一条‘臭水沟’,河里经常漂着死鱼,河岸也到处是垃圾,我们都绕着走!”伍克祥说。

  转机出现在2006年。常德市政府启动了穿紫河生态治理工程,开展了中欧合作的“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水资源”五位一体建设,将城市雨水、污水、地下水等进行综合一体规划。

  2009年,穿紫河开始全线截污、清淤疏浚。常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许平介绍:“穿紫河的疏浚分段进行,曾经在8.4公里长的河道内清理出37万立方米淤泥。河道还进行了取直加宽,为日后通航做准备。”

  10年间,常德市封堵、改道了穿紫河沿岸100多个排污口,改造了沿线个雨水泵站及周边区域,建设了生态滤池、生态护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常德市将穿紫河、沅江与城市内湖柳叶湖连接,降堤建闸,实现了河湖连通,盘活了穿紫河河水。

  2015年,常德入选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常德“治水”从穿紫河流域延伸到全市,陆续进行了市内小区、道路、广场、排水管网的改造以及配套设施建设。

  “穿紫河治理为常德海绵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海绵城市建设也让穿紫河的治理更可持续。”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服务中心罗永慧说。

  站在穿紫河畔的生态滤池边,罗永慧向记者介绍,生态滤池铺了过滤砂,会吸附、过滤污水中的重金属、氮磷等,下面还有一层PE(聚乙烯)膜,防止污水渗透到地下。滤砂下铺设过滤水收集管,将过滤后的水排入穿紫河。在每个排水口,都设置了水质监测仪,确保排入穿紫河的水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在常德市江北城区,有27处雨水泵站配备了生态滤池,滤池面积达13.61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也配备了生态滤池,在常德柳叶湖污水处理厂内,配备了25万平方米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经过处理的污水再次进行生态净化。

  生态滤池里,种着芦苇、茭白、美人蕉、鸢尾花等植物,成为城市景观,吸引百姓到周边散步、赏花。“种这些植物不仅是为了美观,它们都具有发达的根系,能净化水。”罗永慧说。

  这些净水植物在穿紫河两岸浅水区及生态浮岛上也随处可见,河里还投放了鲢鱼、螺、蚌等水生动物,帮助河道恢复生态平衡。

  如今的穿紫河,碧波荡漾,野鸭戏水,两岸芳草鲜美。这里还修建了亲水栈道,开通了水上旅游路线,成了集文化、商业、旅游等于一体的城市“金腰带”。

  游客白天可以欣赏沿岸自然风光,晚上可以看灯光秀,观赏河道两岸的《常德记忆》风情实景秀,如汉剧高腔、澧水号子。

  退休教师周玲带着一群老年大学摄影班的同学,一起到河街取景拍摄。周玲经常到河街来玩,“河街一年比一年美,还有这么多米粉、擂茶等美食,逛着心情舒畅!”

  常德市经投资管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毅介绍,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河街日均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乘坐游船的游客也比去年增加了55%,实现综合收入约3000万元。

  “今年店里特别忙。”河街餐饮店主徐俊说,“在这里开店,不仅有经济收益,还能享受到自然美景,幸福感满满。”

  “穿紫河的美景给河街带来了人流量,河街也希望通过丰富的业态吸引人、留住人,让人‘走在河街饱眼福,吃在河街饱口福,住在河街全家福’。”张毅干劲十足。

  湖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水稻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于沅江南岸的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是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核心乡镇之一,拥有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

  3月19日下午,习总来到谢家铺镇港中坪村,走进当地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察看秧苗培育和春耕备耕进展,听取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情况介绍,并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基层干部一笔一笔算投入产出账。

  记者来到港中坪村时,田间随处可见成片的紫云英和黄绿相间的油菜花海。一台台旋耕机在田间来回作业,将油菜和紫云英翻耕进土中,沤成肥料。

  “这里的油菜并非榨油的食用油菜,而是村民用来给土壤和水稻调节营养的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种粮大户帅泽宇说。

  港中坪村党支部段德喜介绍,示范片区采用了“五统一、两利用”模式—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机插机抛、统一机械深施肥、统一绿色防控、统一物化技术,利用田埂种植大豆、利用冬闲田种绿肥,早稻、晚稻两季亩产达到1152.3公斤。

  近年来,谢家铺镇一直围绕“一粒米”做文章。通过培育绿色环保产地、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发展精深加工产品等措施,提升稻米品质,“花间稻”等品牌大米越来越畅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乡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所在地,谢家铺镇一直非常重视生态环境,让好水好土养好米。

  在谢家铺镇,到处是一幅幅和美乡村的画卷。道路两旁,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个垃圾桶,生活垃圾入桶,垃圾每天会被收走并无害化处理。

  近年来,谢家铺镇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我们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垃圾收集率达到100%,村民都已经养成了保护环境的习惯。”港中坪村党支部段德喜说。

  谢家铺镇的变化是鼎城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鼎城区不断改善农村环境,积极开展冲天湖、高低水、枉水、老渐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完成了6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对77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进行整治。同时,鼎城区扎实推进农村“厕所”,2013年以来,共改厕43111座。

  “我家原来是旱厕,一个大缸两块板子搭起来的,到处是苍蝇。2020年政府给我家改厕,装上冲水马桶,一点都不臭了。”村民肖秋富说。他家还装了四格式化粪池,厕所的污水冲出来后,通过沉淀、发酵、净化等环节,流到下水道排出。

  花间稻品牌大米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认证机构到产地现场进行了检测,花间稻的生产片区符合绿色食品的环境标准,以后他们还会定期监测、抽查。”亿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帅宇说。

  陈帅宇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也是一名“90后”新农人。他算了一笔账,5公斤普通大米只能卖30元左右,同样重量的绿色大米能卖80元左右,“绿色种植的大米品质好,口感好,价钱好,种田的效益更高”。

  看到绿色大米的效益后,村民进行绿色种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陈帅宇正在积极为当地农产品打造品牌,打开市场。他开直播,做视频,向全国的消费者推荐花间稻、常德香米等产品。

  “去年,我们总共获得了近1亿元的营收。”陈帅宇的干劲越来越足,公司不远处是他的育秧工厂,早稻秧苗长势喜人,即将种到稻田中。

  沅水、澧水自西向东奔流,在常德汉寿县汇入洞庭湖。位于汉寿县的西洞庭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汉寿县是沅澧两水入洞庭的最后一道关口,然而,这里的水环境曾经一度“告急”。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与2013年相比,2016年洞庭湖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从36.4%下降到0,出口断面总磷浓度由0.047毫克/升上升至0.093毫克/升。湖南省环保督察反馈,汉寿县境内洞庭湖蒋家嘴国控断面水质为Ⅳ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

  还西洞庭一湖碧水!汉寿县全面打响碧水保卫战博鱼·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入口。2017年以来,汉寿县累计投入资金9.46亿元,实施水环境治理项目300多个,对全县水生态环境实施系统治理。

  4年之内,汉寿县共关闭苎麻脱胶、造纸、化工企业8家,退养珍珠养殖面积7.9万亩,拆除矮围网围20万米,砍伐欧美黑杨12.2万亩,完成河湖禁养区畜禽退养528家,清除了34个垃圾填埋场,拆除了67个砂石码头。

  汉寿县对安乐湖、胭脂湖、太白湖博鱼·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入口、岩汪湖哑河实施了专项整治,对所有入河湖排污口开展排查,对入河湖排渍口泵站进行归口管理。

  冬季枯水期是水质易污染的特殊时段,汉寿县所有排涝机埠起排水位在原有基础上提高0.5米,增加内河、湖泊、沟渠的蓄水量,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功能,降低污染物质浓度。外排水质总磷浓度在0.07毫克/升以上时,所有机埠一律停排。

  在沅水汉寿段及洞庭湖区电排口,15个小微水质自动监测站实行全天候监测,助力政府部门及时掌握排水水质状况。汉寿的水环境治理逐渐常态化、精准化。

  生态保护修复也在同步进行。西洞庭湖湿地通过修筑鸟类栖息岛屿、种植湿地植物、生态保水等修复措施,退耕还湿2万亩,恢复水生植被面积2.25万亩,新增生态蓄水面积1.5万亩,累计恢复保护区内退化湿地12.2万亩。

  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常德市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以洞庭湖总磷控制与削减攻坚为主要抓手,结合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洞庭清波”行动、河湖长制等工作,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

  截至2023年底,常德市46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3.5%,超过省定考核目标6.5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西洞庭湖蒋家嘴国控断面水质连续3年达到Ⅲ类,总磷浓度由2015年的0.093毫克/升下降至0.048毫克/升;沅澧两水干流断面水质均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全市13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生态效应和经济价值逐渐显现。近年来,西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逐步重现“水天一色、岸芷汀兰、鱼翔浅底、鸥鹭翔飞”的壮美景象。

  “来西洞庭湖越冬的候鸟逐年增多,鸟类种数从2011年205种,增加到2019年226种,目前种群数量已达到4万只以上;维管植物种数也从2011年414种,增加到2022年430种。每年吸引约5万人次到西洞庭湖休闲游览、生态观鸟,形成了常德野生动物园、汉寿蔬菜公园、西洞庭湖候鸟苑‘三园一线’的生态旅游路线。”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丁浩说。

  丁浩告诉记者,这几年,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庄、芦菇种植等绿色产业,湿地周边居民就业渠道增多,收入明显提高。

  前几年,因为造纸企业被关停,西洞庭湖湿地出现芦苇弃割现象。去年,在湖南省促进洞庭湖区芦苇生态保护和科学利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汉寿县积极引进相关企业,大力推进“青贮饲料”“生态板材”及芦苇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促进芦苇绿色经济产业转型,有效推进了近15万亩芦苇资源生态保护与科学利用。

  “常德是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下一步,我们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常德市发展改革委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协调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莫海洋介绍,常德将按照《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及实施方案明确的目标,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生态保护修复、污染综合治理、江湖“安澜洞庭”建设、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人水和谐城乡建设、基础设施网络构建、增强开放发展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等八个方面重点任务。

  常德市委、市长周振宇表示,全市干部群众将深学细悟笃行习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各项任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常德高质量发展。

  着力做好“水文章”,提升发展“含绿量”。国际湿地城市常德,正为新时代美丽中部新画卷,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常德实施河湖连通、系统治理,沅澧两水干流断面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及以上,河湖沿岸的滨水风光带,成为市民群众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全国结束不到一周,习总赴湖南考察,并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3月19日上午,习总从长沙来到常德,首先考察了常德河街。

  当地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常德实施河湖连通、系统治理,沅澧两水干流断面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及以上,河湖沿岸的滨水风光带,成为市民群众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在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消失已久的江豚、中华鲟、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又回来了,吸引了大量观光游客,湖区周边居民收入也增加了。

  习总指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东临洞庭湖、北望长江、河流众多的常德,近年来是怎样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新征程上,当地将怎样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及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精神,让水更清、岸更绿、百姓生活更幸福?《民生周刊》记者最近赴常德进行了深入采访。

  常德自古便是“湘西大码头”,也是百姓口中的“水窝子”。这里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河长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便有432条,水域面积达2232.85平方公里,境内水年均径流总量达1356亿立方米,占洞庭湖年均入湖径流总量的48%。

  位于沅江江畔的常德河街,游人如织。一边是河道,一边是商铺,街上的人悠闲自在,有的“打卡”拍照,有的安坐品茶,还有的在打健身长拳……

  常德河街历史悠久,曾毁于1943年的常德战役。近年来,常德市复原老河街风貌,将此地打造成为历史文化街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人潮涌动,美食街区、非遗国潮集市等都灯火通明,叫卖声此起彼伏。鸳鸯走马楼里上演着花鼓折子戏、常德丝弦等传统节目。微风从河面吹来,带来缕缕花香,夹杂着美食的香味,氤氲成河街独特的烟火气息。

  习总察看各种特色小吃、特产、特色工艺品,同店主和游客亲切交流,并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详细了解常德老城街道修复利用、城市规划、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情况。习总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这里的丝弦、高腔、号子等要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

  1500米长的常德河街,共有商铺281间,是以老常德时期沅江边上麻阳街、大河街和小河街为原型,在穿紫河畔打造的集旅游、商业、文化、历史于一身的常德记忆古街。自2016年开街以来,河街人气越来越旺,商铺如今已是“一铺难求”。

  伍克祥是常德河街最早的商户之一,他的擂茶馆很受欢迎,“我2015年就决定在这里开店了。那时候穿紫河治理好了,环境好了,很多人开始来河边玩,有人气就有商机嘛!”

  穿紫河是流经常德市城区的一条千年古运河,全长17.3公里。上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水系改道、城市扩张,穿紫河被分割成多段水体,无法自净。周边居民区、养殖场、工厂产生的污水、废水都往穿紫河排,河水曾受到严重污染。

  “以前穿紫河就是一条‘臭水沟’,河里经常漂着死鱼,河岸也到处是垃圾,我们都绕着走!”伍克祥说。

  转机出现在2006年。常德市政府启动了穿紫河生态治理工程,开展了中欧合作的“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水资源”五位一体建设,将城市雨水、污水、地下水等进行综合一体规划。

  2009年,穿紫河开始全线截污、清淤疏浚。常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许平介绍:“穿紫河的疏浚分段进行,曾经在8.4公里长的河道内清理出37万立方米淤泥。河道还进行了取直加宽,为日后通航做准备。”

  10年间,常德市封堵、改道了穿紫河沿岸100多个排污口,改造了沿线个雨水泵站及周边区域,建设了生态滤池、生态护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常德市将穿紫河、沅江与城市内湖柳叶湖连接,降堤建闸,实现了河湖连通,盘活了穿紫河河水。

  2015年,常德入选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常德“治水”从穿紫河流域延伸到全市,陆续进行了市内小区、道路、广场、排水管网的改造以及配套设施建设。

  “穿紫河治理为常德海绵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海绵城市建设也让穿紫河的治理更可持续。”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服务中心罗永慧说。

  站在穿紫河畔的生态滤池边,罗永慧向记者介绍,生态滤池铺了过滤砂,会吸附、过滤污水中的重金属、氮磷等,下面还有一层PE(聚乙烯)膜,防止污水渗透到地下。滤砂下铺设过滤水收集管,将过滤后的水排入穿紫河。在每个排水口,都设置了水质监测仪,确保排入穿紫河的水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在常德市江北城区,有27处雨水泵站配备了生态滤池,滤池面积达13.61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也配备了生态滤池,在常德柳叶湖污水处理厂内,配备了25万平方米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经过处理的污水再次进行生态净化。

  生态滤池里,种着芦苇、茭白、美人蕉、鸢尾花等植物,成为城市景观,吸引百姓到周边散步、赏花。“种这些植物不仅是为了美观,它们都具有发达的根系,能净化水。”罗永慧说。

  这些净水植物在穿紫河两岸浅水区及生态浮岛上也随处可见,河里还投放了鲢鱼、螺、蚌等水生动物,帮助河道恢复生态平衡。

  如今的穿紫河,碧波荡漾,野鸭戏水,两岸芳草鲜美。这里还修建了亲水栈道,开通了水上旅游路线,成了集文化、商业、旅游等于一体的城市“金腰带”。

  游客白天可以欣赏沿岸自然风光,晚上可以看灯光秀,观赏河道两岸的《常德记忆》风情实景秀,如汉剧高腔、澧水号子。

  退休教师周玲带着一群老年大学摄影班的同学,一起到河街取景拍摄。周玲经常到河街来玩,“河街一年比一年美,还有这么多米粉、擂茶等美食,逛着心情舒畅!”

  常德市经投资管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毅介绍,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河街日均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乘坐游船的游客也比去年增加了55%,实现综合收入约3000万元。

  “今年店里特别忙。”河街餐饮店主徐俊说,“在这里开店,不仅有经济收益,还能享受到自然美景,幸福感满满。”

  “穿紫河的美景给河街带来了人流量,河街也希望通过丰富的业态吸引人、留住人,让人‘走在河街饱眼福,吃在河街饱口福,住在河街全家福’。”张毅干劲十足。

  湖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水稻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于沅江南岸的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是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核心乡镇之一,拥有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

  3月19日下午,习总来到谢家铺镇港中坪村,走进当地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察看秧苗培育和春耕备耕进展,听取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情况介绍,并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基层干部一笔一笔算投入产出账。

  记者来到港中坪村时,田间随处可见成片的紫云英和黄绿相间的油菜花海。一台台旋耕机在田间来回作业,将油菜和紫云英翻耕进土中,沤成肥料。

  “这里的油菜并非榨油的食用油菜,而是村民用来给土壤和水稻调节营养的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种粮大户帅泽宇说。

  港中坪村党支部段德喜介绍,示范片区采用了“五统一、两利用”模式—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机插机抛、统一机械深施肥、统一绿色防控、统一物化技术,利用田埂种植大豆、利用冬闲田种绿肥,早稻、晚稻两季亩产达到1152.3公斤。

  近年来,谢家铺镇一直围绕“一粒米”做文章。通过培育绿色环保产地、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发展精深加工产品等措施,提升稻米品质,“花间稻”等品牌大米越来越畅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乡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所在地,谢家铺镇一直非常重视生态环境,让好水好土养好米。

  在谢家铺镇,到处是一幅幅和美乡村的画卷。道路两旁,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个垃圾桶,生活垃圾入桶,垃圾每天会被收走并无害化处理。

  近年来,谢家铺镇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我们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垃圾收集率达到100%,村民都已经养成了保护环境的习惯。”港中坪村党支部段德喜说。

  谢家铺镇的变化是鼎城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鼎城区不断改善农村环境,积极开展冲天湖、高低水、枉水、老渐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完成了6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对77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进行整治。同时,鼎城区扎实推进农村“厕所”,2013年以来,共改厕43111座。

  “我家原来是旱厕,一个大缸两块板子搭起来的,到处是苍蝇。2020年政府给我家改厕,装上冲水马桶,一点都不臭了。”村民肖秋富说。他家还装了四格式化粪池,厕所的污水冲出来后,通过沉淀、发酵、净化等环节,流到下水道排出。

  花间稻品牌大米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认证机构到产地现场进行了检测,花间稻的生产片区符合绿色食品的环境标准,以后他们还会定期监测、抽查。”亿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帅宇说。

  陈帅宇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也是一名“90后”新农人。他算了一笔账,5公斤普通大米只能卖30元左右,同样重量的绿色大米能卖80元左右,“绿色种植的大米品质好,口感好,价钱好,种田的效益更高”。

  看到绿色大米的效益后,村民进行绿色种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陈帅宇正在积极为当地农产品打造品牌,打开市场。他开直播,做视频,向全国的消费者推荐花间稻、常德香米等产品。

  “去年,我们总共获得了近1亿元的营收。”陈帅宇的干劲越来越足,公司不远处是他的育秧工厂,早稻秧苗长势喜人,即将种到稻田中。

  沅水、澧水自西向东奔流,在常德汉寿县汇入洞庭湖。位于汉寿县的西洞庭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汉寿县是沅澧两水入洞庭的最后一道关口,然而,这里的水环境曾经一度“告急”。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与2013年相比,2016年洞庭湖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从36.4%下降到0,出口断面总磷浓度由0.047毫克/升上升至0.093毫克/升。湖南省环保督察反馈,汉寿县境内洞庭湖蒋家嘴国控断面水质为Ⅳ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

  还西洞庭一湖碧水!汉寿县全面打响碧水保卫战。2017年以来,汉寿县累计投入资金9.46亿元,实施水环境治理项目300多个,对全县水生态环境实施系统治理。

  4年之内,汉寿县共关闭苎麻脱胶、造纸、化工企业8家,退养珍珠养殖面积7.9万亩,拆除矮围网围20万米,砍伐欧美黑杨12.2万亩,完成河湖禁养区畜禽退养528家,清除了34个垃圾填埋场,拆除了67个砂石码头。

  汉寿县对安乐湖、胭脂湖、太白湖、岩汪湖哑河实施了专项整治,对所有入河湖排污口开展排查,对入河湖排渍口泵站进行归口管理。

  冬季枯水期是水质易污染的特殊时段,汉寿县所有排涝机埠起排水位在原有基础上提高0.5米,增加内河、湖泊、沟渠的蓄水量,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功能,降低污染物质浓度。外排水质总磷浓度在0.07毫克/升以上时,所有机埠一律停排。

  在沅水汉寿段及洞庭湖区电排口,15个小微水质自动监测站实行全天候监测,助力政府部门及时掌握排水水质状况。汉寿的水环境治理逐渐常态化、精准化。

  生态保护修复也在同步进行。西洞庭湖湿地通过修筑鸟类栖息岛屿、种植湿地植物、生态保水等修复措施,退耕还湿2万亩,恢复水生植被面积2.25万亩,新增生态蓄水面积1.5万亩,累计恢复保护区内退化湿地12.2万亩。

  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常德市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以洞庭湖总磷控制与削减攻坚为主要抓手,结合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洞庭清波”行动、河湖长制等工作,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

  截至2023年底,常德市46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3.5%,超过省定考核目标6.5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西洞庭湖蒋家嘴国控断面水质连续3年达到Ⅲ类,总磷浓度由2015年的0.093毫克/升下降至0.048毫克/升;沅澧两水干流断面水质均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全市13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生态效应和经济价值逐渐显现。近年来,西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逐步重现“水天一色、岸芷汀兰、鱼翔浅底、鸥鹭翔飞”的壮美景象。

  “来西洞庭湖越冬的候鸟逐年增多,鸟类种数从2011年205种,增加到2019年226种,目前种群数量已达到4万只以上;维管植物种数也从2011年414种,增加到2022年430种。每年吸引约5万人次到西洞庭湖休闲游览、生态观鸟,形成了常德野生动物园、汉寿蔬菜公园、西洞庭湖候鸟苑‘三园一线’的生态旅游路线。”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丁浩说。

  丁浩告诉记者,这几年,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庄、芦菇种植等绿色产业,湿地周边居民就业渠道增多,收入明显提高。

  前几年,因为造纸企业被关停,西洞庭湖湿地出现芦苇弃割现象。去年,在湖南省促进洞庭湖区芦苇生态保护和科学利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汉寿县积极引进相关企业,大力推进“青贮饲料”“生态板材”及芦苇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促进芦苇绿色经济产业转型,有效推进了近15万亩芦苇资源生态保护与科学利用。

  “常德是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下一步,我们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常德市发展改革委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协调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莫海洋介绍,常德将按照《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及实施方案明确的目标,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博鱼·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入口,落实生态保护修复、污染综合治理、江湖“安澜洞庭”建设、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人水和谐城乡建设、基础设施网络构建、增强开放发展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等八个方面重点任务。

  常德市委、市长周振宇表示,全市干部群众将深学细悟笃行习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各项任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常德高质量发展。

  着力做好“水文章”,提升发展“含绿量”。国际湿地城市常德,正为新时代美丽中部新画卷,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Copyright © 2002-2024 博鱼综合体育环境水务治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备案号:湘ICP备19026905号-1